分类
联系方式
  1. 新浪微博
  2. E-mail

Maeiee建站与技术写作:知识管理工具选择

正所谓差生文具多,天天折腾知识管理工具的,一般知识都寥寥。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懂得这个道理。

在本文中,我记录了自己使用过的那些知识管理工具,以及自己对于他们的思考。

MediaWiki

如果你没听说过 MediaWiki,那你一定听说过维基百科。维基百科基于 MediaWiki 软件搭建,MediaWiki 是人类最大开放知识库的基石。

选择 MediaWiki

我发现 MediaWiki 很符合我的需求,主要体现在:

  1. 持续维护:我是一个终身学习者,需要一个长期维护的软件,有维基百科做支撑,MediaWiki 长期维护没问题
  2. 知识管理规模:我需要记录大量知识,而 MediaWiki 支撑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,这点我大可放心
  3. 功能:MediaWiki 功能十分强大,比如插件机制、VisualEditor 等等。

MediaWiki 的优点

我使用 MediaWiki 作为知识管理工具,加起来有差不多 3 年时间,目前仍在使用中。本站点也是基于 MediaWiki 静态生成出来的。它的优点如下:

首先是稳定。MediaWiki 采用成熟的 C/S 架构,并且使用后端数据库软件存储数据,在整体架构设计上经过深思熟虑,稳定性有保证。在这一点上,我有一些感受,比如一些新兴的工具,当笔记量少的时候很流畅,可笔记一多,就越来越卡。尽管 MediaWiki 的速度并不快,但在大量知识存储场景下,它还是这么快,不会变慢。

其次是 Visual Editor。这是一个 MediaWiki 自带的所见即所得编辑器,功能很强大,体验也非常好。就算放在一票笔记应用中,Visual Editor 都足够出色。这套编辑系统特别适合于写长文。

第三点是功能强大。MediaWiki 的架构非常强大,也非常灵活。比如时下流行的双链笔记,在 MediaWiki 中是天然支持的。尽管 MediaWiki 使用 wikitext 这种 Markup,但实际上 MediaWiki 支持不同页面采用不同的语言模型,用 Markdown 写 Wiki 也是支持的,并且只要实现了相关的基础能力,更能够实现相互之间的引用调用。

MediaWiki 的缺点

目前,MediaWiki 不再是我的日常知识管理工具,而是成为了我的长文写作、书籍写作、博客写作工具,用于更低频的场景。原因也与 MediaWiki 的一些缺点有关,具体如下:

首先是速度慢。由于 MediaWiki 采用成熟的 C/S 架构,在创建、保存时需要发起网络请求。在局域网和内网穿透下,这个请求并不慢(秒级别)。但对于知识管理来说,还是太慢了。目前我在使用 Logseq,由于是纯本地数据库,同样的操作在 SSD 的加持下缩短到毫秒级,这在记录大量碎片知识时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。